Search


如何面對惱人的批評?

準備來到墨西哥旅遊前,湊巧接連兩天在You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如何面對惱人的批評?

準備來到墨西哥旅遊前,湊巧接連兩天在Youtube頻道上收到2則不友善的留言,抵達後又冒出了第三則 (據過往經驗,通常要每2~3個月才會冒出一則,這些突然很密集的負面留言,很難不引起我的好奇,所以我就姑且認為是我最近比較紅,所以招惹到一些神經很敏感的人。它們各別的語意大致如下:「操作看起來很不專業」、「不喜歡你蛋糕烤出來的顏色、都偏深」、「你現在的影片說話很囉唆,比較喜歡以前的樣子」。原本我還很認真地在想著前面那2個問題,畢竟要談「專業」我當然比不上天天做甜點的師傅、而蛋糕烤色的問題雖自己不認同,但或許對某些人來說是偏深,這也可以是主觀判斷,不過當三則留言出現後,自己就完全釋懷了!因為這位「仁兄或仁姊」所說的以前,該不會是指史前時代吧? 因為不萊嗯頻道上的影片自始自終都走「囉嗦」路線,那些沒頭、沒臉的影片都只是插花之作,這樣的「變得囉嗦」留言也未免太缺少信服力了!

我無法確定這三則不同帳號名稱的留言是否來自同一人,不過這些不是來問烘焙障礙,也不是來稱讚我「聲音很好聽」、「長得很好看」、「廚房很漂亮」….的留言當然要讓我震驚的細讀一下,怎有可能這人沒發現我的優點,都只看到我的缺點而已? 突然間得拿起手邊帶著旅遊的心理治療書『被討厭的勇氣』來自我治療一下。有趣的是突然間讀到了一段書中有趣的內容,那就是講「尊重與愛」這觀點的事。如果別人不尊重我、也討厭我的行為或人,那麼我還該在乎這個人所留下的意見嗎? 我想這是很多『豬怕肥的名人(我厚臉皮的自稱為名人啦!)』內心煎熬的事,而如果是被身邊不太熟的好友、有點陌生的同事、遠房的親戚、感情不睦的鄰居批評時,自己該用怎樣的心態來看待這些言論。

最後我發現最理想的療愈方式是「先辨識這樣言論中包藏的是敵意還是愛意?」、「對方是否尊重你所做的事、扮演的角色?」然後再來衡量這些言論是否值得費神思考或是隨風而逝!有些人管的事真的很寬、很廣,如自家孩子調皮搗蛋卻要去干涉其她媽媽如何教養小孩,明明自己一年沒烤過幾道甜點;連白砂糖或紅糖在甜點裡扮演怎樣的作用都弄不清楚,卻要來批評你的甜點手藝,這些先入為主討厭後而衍生的評論,就該像是路邊野草,經過時都無須浪費時間低頭瞧一下,但如果你看了、讀了、心理起了一些漣漪,那是因為我們都算善良的人,我們總會想想自己是不是做得不太好,有否需要改進? 比起人格自大膨脹到接近爆炸,對人毫不尊重、心中充滿怨念的人,我們實在干涉不了他們心中的不快樂。

『妒忌』是一種可怕的病症,它會讓我們用有色的眼睛來看待眼前的事物,別人稍有成就的成功,你會認此人是運氣好,因為你會投射自己的行為,我只想坐在電腦前、花費時間,找出別人的小缺點加以放大,唯有這樣才能讓自己覺得好過些,把別人拉低到你的水平以下才能顯得自己還不錯,畢竟努力太累人、也太費時間不是嗎?

記得自己還在二十多歲、初入職場時候就幸運地讀了一本書,我忘了書名、也不記得是誰寫了那本書,但書中一句話我永遠記得清楚『接近成功的人、你會更接近成功』,我對這句話的解讀是瞭解別人為何成功、學習別人成功的方式,然後想想自己可以做些什麼,讓自己更接近那個成功的方程式。大部分成功的人背後都有他自己努力、不是檯面上的故事,好的機會如果能從天上掉下來,它也只留給身手敏捷的人。固然人人天生資質不同、家庭經濟狀況亦非均等,但知識的追求不會讓你有所損失、找到一個榜樣當精神支柱也很好,不要用『忌妒』來做為自己的安全屏障,那只會讓人墮落、食糜心性。

很抱歉在熱浪途中有感的分享了這些啦哩啦渣的事,如果你不小心駐足、還讀完了它,那就當成是給自己些許面對2018年的新領悟吧!


Tags:

About author
動手做烘培或料理這件事,在不萊嗯四十歲前可說是一片空白,進入職場後的十多年間,我所熟悉或從事的工作都一直圍繞在市場行銷或廣告企劃,工作之餘的嗜好是時尚流行,也經營過幾年的男性時尚網站,但就是與廚房完全沾不上邊。 2012年秋天從Montreal回到台灣,也就是在積極準備移民資料的那段時間,由最剛開始的打發時間、衝動的上網訂購了一台專業烤箱、仿照著食譜依樣畫葫蘆,這幾年來自己挖掘了一個過去從來沒有看到過的自己,我在不愉快的低潮時,躲進一個人的寧靜烘焙世界,找到平靜與單純的快樂,在想要與朋友分享喜悅的念頭興起時,我試著找一道烘培食譜來傳遞我的感受。在這些時間裡我逐漸地瞭解到,自己停止不了對事物的熱情與鑽研,
Cuisine是法文字義廚房 BrianCuisine不萊嗯的烘焙廚房,頻道創立於2015年10月。
View all posts